原来我们与它如此亲密

   2025-08-03 kongyu950
核心提示:  7月17日  咱内蒙古白云鄂博传来好消息  中国地质大学联合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  

  7月17日

  咱内蒙古白云鄂博传来好消息

  中国地质大学联合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

  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

  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

  命名为钕黄河矿

  钕黄河矿(Hho-Nd)的背散射成分图像。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

  也是中国矿物资源宝库

  此前已发现210余种矿物

  钕黄河矿的发现

  进一步彰显了该矿床的

  复杂性与资源多样性

  什么是钕,它有哪些用途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钕是稀土家族的成员之一

  钕黄河矿隶属于

  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

  其化学成分具有独特的

  钕元素富集特征

  钕作为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核心成份

  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

  电子信息等领域需求旺盛

  稀土家族都有哪些成员

  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关联

  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岩体局部。

  小挑战来啦

  下面这些稀土家族的成员,你能念对它们的名字吗?

  (答案在文末揭晓)

  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

  稀土究竟是什么

  在自然界里

  稀土常常以氧化物的形态示人

  外观灰蒙蒙的

  这才被误解为 “土”

  实际上

  稀土有着 “工业维生素” 的美誉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信息

  国防军工等领域

  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

  “隐形基石”

  在生活中

  稀土离我们并不遥远

  稀土元素的身影无处不在

  当你打开手机

  屏幕背光中的铕元素

  正发出柔和红光

  当你乘坐新能源车出行时

  电机里的钕铁硼磁体

  正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当你网购时

  为数据精准传输保驾护航的光纤

  其核心掺杂着铒元素

  还有LED灯的荧光粉是由铕、铽等激活

  ……

  这些都是稀土

  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稀土到底“稀”在哪儿

  稀土里带一个“稀”字

  望文生义可能会觉得

  稀土是罕见之物

  其实并非如此

  我国在稀土资源储量上

  堪称 “土豪”

  全球稀土储量分布中

  我国独占 40% 的份额

  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就是

  轻稀土领域的 “大哥”

  镧、铈等轻稀土储量极为丰富

  而在江西广东等地的

  离子型矿

  则以铽、镝等中重稀土为主

  中重稀土在一些高端尖端科技领域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地区的离子型矿为我国

  乃至全球的高端产业发展

  提供了关键的资源支撑

  轻稀土和重稀土有何区别

  轻稀土元素具有较低的原子序数和相对较小的质量。

  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和铕(Eu)共7仲元素。

  重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则较高,原子量较大。

  包括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钪(Sc)和钇(Y)共10个元素。

  既然稀土储量并不算少

  为何会如此“稀缺” 呢

  原因在于稀土元素的特性

  稀土元素就像多胞胎

  化学性质极其相似

  这就导致它的提炼提纯难度极大

  这种高难度的提炼过程

  使得稀土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尤为珍贵

  有了 “稀缺” 的标签

  既然 “稀缺”

  如何确保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底

  国家重磅出台新规

  为稀土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规要求对稀土减少开采

  这并非是限制稀土产业的发展

  而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

  这一宝贵资源

  同时鼓励回收

  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将废弃电子产品、工业废料等

  其中蕴含的稀土元素重新提取出来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

  还加强绿色技术研发

  推动稀土行业向更加环保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后

  看一下 17 个稀土元素

  你读对了几个呢

  镧(lán)、铈(shì)、镨(pǔ)、钕(nǚ)、钷(pǒ)、钐(shān)、铕(yǒu)、钆(gá)、铽(tè)、镝(dī)

  钬(huǒ)、铒(ěr)、铥(diū)、镱(yì)、镥(lǔ)、钪(kàng)、钇(yǐ)

  这 17 个元素

  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性质和

  重要的用途

  它们共同构成了

  稀土这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家族

  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案:马铃翔

  编校:包荭

  监制:戴宏

  素材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科普中国、中国地质大学等

  编辑:刘晓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