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儿童观众目睹银幕上的婴儿被摔死吗?

   2025-08-06 kongyu5060
核心提示:《南京照相馆》震撼人心。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作品,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照相馆这

《南京照相馆》震撼人心。

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作品,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照相馆这个特殊空间,展现了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反抗。

影片品质毋庸置疑,豆瓣开分8.5,后来又涨到8.6,被影评人誉为“近年最具历史分量与观赏价值的作品之一”。

图片

可是当银幕上出现斩首、强奸、活焚、摔婴的画面,甚至有对幼女侵犯的暗示时,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想得多一些。

请先屏蔽网上那些情绪化的声音,好好想一想,这部电影真的适合你的孩子来看吗?

图片

01 无解的尺度难题

其实导演申奥在呈现历史真相时已经相当克制,只是历史的残酷本质决定了影片不可能完全回避暴力场景。

毓秀被拖进房间时在地上的挣扎,护士和其他女性被扛起,被撕衣服,被起哄的那种无助,虽未直接暴露,但通过镜头语言传递的恐怖感,足以让成年观众都感到心理不适。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日军嫌婴儿哭声太吵,士兵直接将孩子活活摔死在地上。

随后,日本人命令林毓秀抱着死婴对着相机镜头挤出笑容。

图片

电影如果放在海外分级制度下铁定属于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需在父母或监护人指导下观看。

这样的暴力程度,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应该让所有观众没有任何限制的观看。

以去年上映的《异形:夺命舰》为例。

这部画面血腥的恐怖片在国内上映时一刀未剪。

结果首映当天就有家长带着8岁孩子观看后投诉不适。

银幕上那些残酷的画面,可能正悄悄伤害着年幼观众的心灵。

图片

02 误区

然而每当有涉及暴力场景的电影上映,特别是爱国主义电影,网上总有人主张带孩子观看。

他们甚至会说,这样的电影尤其应该带孩子去看。

这些观点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误区一:“我小时候看了很多重口味电影,不也好好的?”

这种“幸存者偏差”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

何为“好好的”?

当你接触这些画面时,内心真的毫无波澜吗?

那些血腥场景是否曾让你夜不能寐?

更关键的是,假如没有这些不必要的视觉冲击,你的心理状态是否会比现在更健康?

这是无法验证的命题。

图片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天然不同。

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历霸凌和家暴还能正常成长,而有些孩子受到小得多的苦难就会走向极端。

他们可能对他人暴力,甚至对自己做出伤害行为。

用个人经验衡量所有人,是极其危险的判断。

况且心理的成长是个无人知晓的黑箱。

你是否发怒过,是否有时候想要或者已经诉诸暴力。

问及源头你可能也说不出来。

因为人的心理环境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而非单一事件的作用。

而一部血腥残忍的电影能对儿童心理造成何种伤害,不同的个体会有无数种可能。

你愿意赌你的孩子是没事的那个吗?

图片

误区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接受真实”

《长津湖》上映时,有家长带着6岁孩子观看。

结果孩子不仅理解不了情节,还对画面产生不适。

即便是《长津湖》这样相对克制的战争片,也有战士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被炸碎的血腥画面。

专家建议这类战争题材电影适合13岁以上孩子观看。

因为这时孩子才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也更接近成人。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中很多遇难的同胞都是孩子,他们可不管你几岁。

现在的孩子只是用眼睛看而已,这叫正视历史。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说,电影中还有婴儿被杀害,我们应该让婴儿去看吗?

你说婴儿的视力发育不完全,而且他们理解不了剧情。

这是遵循自然规律。

那么13岁以下的孩子可能也无法理解电影的内容,可能被电影里的画面伤害。

这也是自然规律,也应该被遵守。

图片

我反对的从来不是爱国教育,而是暴力色情画面。

没错,“暴力”和“色情”在电影分级中对儿童心理是同等级别的影响。

如果你不会带孩子一起去看色情片,为什么觉得带他去看血腥暴力电影没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形式,绘本、故事、纪念馆都可以传递历史。

让孩子产生恐惧既不是教育的初衷,必要性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直观展现画面,就没有别的爱国教育的方法了吗?

在合适的年纪再给他们看这些电影吧。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晚几年接触而已,真的就那么急迫吗?

图片

误区三:“你不是孩子,怎么知道他承受不了?”

“我的孩子看过了,说不害怕”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可以反问:

你又不是孩子,怎么确定他能承受?

我一直强调的是儿童承受力的多样性。

有些孩子可能确实不害怕,那很好。(如果他们还很爱看这类电影,你更应该担心。)

哪怕只是少数孩子因此而受到心灵伤害,这个风险也是不值得的。

另外有很多孩子为了表现出勇敢,或者讨好父母,会说一些违心的话。

即使回去做噩梦,当面也要咬牙说不怕。

可能伤害已经形成了,他们的家长还在网上跟人对线说我家孩子好得很。

我不明白,你家孩子看过几部限制级电影,有什么可骄傲的。

图片

03 在夹缝中保护孩子

《异形:夺命舰》因家长投诉登上热搜时,媒体一针见血指出,事件 “凸显电影分级制的缺位” 。

在北美,该片17岁以下观众必须由父母或监护人陪同才能观看。

请相信,国外电影管理机构设定的分级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

这些标准是经过谨慎评估才设定的,每一条背后可能都有惨痛的教训。

而在国内,尽管《电影产业促进法》要求对“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影片予以提示,但具体执行全凭商家自觉。

在分级制度缺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

图片

比如购票平台可以主动提示。

在消费者购买《南京照相馆》等影片时,系统可以弹出提示框,明确标明“影片含战争暴力场景,不建议13岁以下儿童观看”。

比如影院检票员可以做好提示。

当发现有家长携带明显未成年的孩子观看大尺度影片时,工作人员可礼貌提醒影片内容特点。

比如媒体在宣传导向上做出调整。

在报道一些热映影片时,很少有媒体提及儿童适宜性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标识就可以让家长更快做出判断。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监护人要负起责任。

带孩子观影前,家长至少要知道电影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育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战争是什么?为何会发生战争?几岁的孩子可能还不懂。

这些都要由家长去引导、讲解和灌输。

图片

《南京照相馆》的那份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但让一个孩子从小就记住那个被摔死的婴儿,是否太过沉重?

历史需要被铭记,但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守护。

我们不仅是在决定孩子今晚看什么,更是在影响他对历史、暴力甚至整个世界的认知方式。

我们要告诉孩子那些民族伤痛。

但血腥和暴力镜头,或许可以等一等,等到孩子心智足够成熟再说。

先辈付出的热血,做出的牺牲,不就是为了让这个民族的后代,拥有一个不被噩梦侵扰的童年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