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宝鸡,一座现代化工厂正以文明为笔,以精神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5月23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宝鸡卷烟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获此殊荣。
进取为底色,努力作注脚。近年来,宝鸡卷烟厂坚持以党建引领保障工厂高质量发展,以思想教育厚植家国情怀,依托文化阵地涵养精神家园,教育职工创新奋进、走在前列,为行业一流卷烟工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建领航,构筑文明创建“核心引擎”
“今年的创建指标要像齿轮一样卡紧每个环节。”专题研究部署会上,两级干部围绕“党委统筹、班子齐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四级责任网络,认真谋划工作职责。文明创建,首在顶层设计,工厂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年初有规划、季度有检查、年终有考评”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文明建设站位高、推动稳,常抓不懈,有力有效。
依托陕西省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工厂推动创建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任务”,建立“文明创建+数字化管理”模式,实时上传活动资料、更新创建数据,实现创建工作全流程可追溯、可量化、可评价,近三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年度测评,成为属地文明创建的“数字标杆”。
思想铸魂,夯实文明创建“信仰根基”
“请听题:‘建党精神’的具体内容是?”抢答器的清脆声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大家你争我抢,不甘示弱,投影幕布上跳动的党史金句,与职工们眼中闪耀的知识光芒交相辉映,都被这股学习热潮烘得暖意融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赛、中华传统文化情景表演、道德模范大讲堂;厂情厂史、形势政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培训……宝烟故事“小课堂”成为职工素质教育的“微舞台”,企业文化“软实力”成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硬本领”。一场场宣讲教育,春风细雨;一次次培训学习,润化心田,工厂将思想教育和道德风尚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植于每位职工心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持续用理论武装点亮职工思想“指明灯”,搭建起与职工的“连心桥”。通勤车驶过渭河大桥时,车载广播播放着时政新闻;午饭间隙的图书室里,职工们翻阅着提前预定好的“个性化”书刊;老劳模座谈会上,退休老领导手捧《宝烟通讯》,情不自禁地夸赞着:“通过刊物了解工厂新闻,熟悉工厂动态,看工厂的新风新貌新变化,身为其中一员我引以为豪,这刊物十年如一日把职工冷暖当头条,办得有温度,更有咱厂的红色筋骨!”
文化浸润,培育文明创建“精神内核”
“楷书隶书无缝切换啊,没看出来你还有这实力!”年前的文化活动室里,宝烟书法协会张鹏、张峰等正在为全厂职工写春联;“今年的舞台,你的小品肯定最受欢迎”,内退办的职工们为重阳节一遍一遍彩排节目;元宵节的灯谜、舞狮,清明节的公祭、踏青,端午节的香粽、诵读,中秋节的赠礼、探望……工厂把“我们的节日”过成爱国节、文化节、传承节,为职工感悟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载体。
“厂里请了专业的老师为我们授课,我的羽毛球水平提高很快,都可以打比赛了!”制丝车间职工赵芳开心地说。插花课堂、“阅”读越美丽读书活动、千人健步行、拔河比赛、广场舞大赛,游泳、钓鱼、摄影俱乐部……多元的阵地和窗口,不断丰富着职工的文娱活动,满足了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营造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共建共享,绘就文明创建“幸福画卷”
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企业的奋斗目标。为老旧家属区办理房产证,协调热力公司解决家属区供暖问题,优化食堂管理模式,新增早餐供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职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工厂与职工同心同向,共进共荣,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把办实事的温度藏在点点滴滴的日常里。
素质就是形象,素质就是文明。703人的“长安青年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交通指引、公益植树、帮扶果农、义务巡诊、维修健身器材、卫生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交通等方面担当作为,时刻传递文明正能量。拾金不昧的锦旗、产业助农的感谢信,疫情防控的志愿书,乡村振兴的捐款单……工厂连续多年获得“爱心助残”先进集体,践行了有温度的国企担当。
暮色笼罩工厂,文体活动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气排球场上跳跃的身影与生产车间的灯光相映成趣。文明创建不是墙上的奖状,而是职工食堂餐盘里温热的米饭,是家属区楼道新换的声控灯,是志愿者马甲上沾着的泥土——这些带着生活质感的细节,正让全国文明单位的金字招牌生长出最鲜活的年轮,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工厂“创新奋进年”展现更多温暖而精彩的文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