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如何避开“打卡旅游”陷阱?

   2025-08-07 08fwn1460
核心提示:“暑期研学团里孩子们的年龄差快6岁了,大孩子讨论的内容,我家娃根本听不懂,只能全程在旁边发呆。”家长刘女士满是无奈,她选
“暑期研学团里孩子们的年龄差快6岁了,大孩子讨论的内容,我家娃根本听不懂,只能全程在旁边发呆。”家长刘女士满是无奈,她选的这款暑期研学旅行产品既没有设置报名年龄限制,也没有区别设计课程内容,导致低年级孩子难以跟上节奏。
杨培禾认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研学旅行指导教师对其的要求也应不一样。
“家长在选择暑期研学旅行产品时,需要考虑行程及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孩子现阶段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专委会名誉理事长陶礼光表示,“还要注意产品设计中是否加入了参与式体验环节,可以让孩子深度体验参与。”
目前,随着研学市场的发展,已出现部分“精准化产品”。如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定制化研学旅行方案,重在感官适应训练和互动游戏设计;某公益组织推出的“城乡学生研学交换计划”颇具新意——城市孩子走进田间学农耕,记录作物生长周期;农村孩子走进科技馆,借助VR技术体会宇宙的奥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家长们一定要认清‘唯价格论’的误区,依据孩子自身特点,选择契合他们实际情况、能激发其内在兴趣与潜能的暑期研学旅行产品,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某研学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