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78支青年突击队以青春姿态投身“百千万工程”

   2025-08-11 kongyu1020
核心提示:义教助学、科技助农、产业调研、非遗活化、文化宣讲、环保行动……今年暑期期间,韩山师范学院78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

义教助学、科技助农、产业调研、非遗活化、文化宣讲、环保行动……今年暑期期间,韩山师范学院78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河源、中山等县镇村一线,撒播知识种子,丈量乡村土地,探寻乡村振兴路径,照亮乡村学子成长道路,以生力军的姿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

青春支教,多元课堂赋能乡村教育

7月,该校31支实践队发挥师范专业优势,以特色课程点亮乡村课堂,累计开设课程200多门,覆盖超3500名乡村中小学生。

记者了解到,该校团委“韩赋启航 乡教筑梦”队在饶平县三饶中学设计绘画、舞蹈、音乐等特色课程,点燃学子求知热情;行知义教“育见美好,青春启航”队在田心学校开设“科玩实验室”“生命之旅”等八大课程,融合认知训练与情绪管理,114名小学生在游戏中实现多维度能力提升;校宣传部“十万+”队结合港底学校学情,开设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趣味课程;大学生艺术团“美育杨帆,青禾义教”队将优质美育资源送至枫溪长美小学;创新教育协会“筑梦乡教”队在仙桥小学创新拳击、相声课程;“青衿逐光”云端实践队通过线上专题课为51名学生学业护航。

图片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推出“我为学校绘地图”、创新食育文化实践;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EV3创客课程叩开智慧之门,借网络安全科普播撒趣味之种;教育科学学院通过“素质拓展+心理关怀”,为中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开设自然科普课程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设置科普展台与维修演示,点燃学生科技探索热情;体育学院带来多彩体育课程;政法学院围绕普法宣传等七大板块为学生提供成长支持;音乐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素养提升活动……各学院通过发挥专业特色助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资源精准落地与育人实效双提升。

图片

守正创新,政策春风暖乡村

据介绍,该校青年学子至基层创新“红色故事微课堂+方言政策解读”模式,以多元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家‘看见’历史?”针对这一问题,该校团委多“彩”潮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创作红色故事绘本,将党的理论与潮安区枫溪镇红色故事融合,以“图文叙事—情境再现—互动体验”模式开展12场主题宣讲,成功激活乡村文化凝聚力;青马文脉薪火突击队行走在充满地域特色、红色基因、侨批文化和青年视角的研学道路上,让同学们既能讲好“潮汕侨批里的中国故事”,也能设计“永庆坊的城市更新实践课”。

如何使红色教育从理论宣讲拓展为实践赋能?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们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中的具体人物、事件与精神内涵,激活“大课堂”,沉浸式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生实践;“红映归湖”红色文化传承队重走凤东村游击路线,采访老党员和红色革命后代,记录革命故事,拍摄短视频宣传红色文化;“红雅潮”队讲述黄旭华院士及韩凤英杰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刘察巷突击队在刘察巷柯柏年、李春涛故居为来访游客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与奋斗历程,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图片

“潮剧讲政策听得懂,我才知道孩子读大学能免利息贷款!”官塘镇苏二村村民说。经济与管理学院“资助筑梦·与乡同行”队走遍官塘镇3个村,制作了潮汕方言情景剧,通过“讲解—演示—答疑”的互动模式,帮助 200 余名学生及家长厘清政策边界。同时,学生工作部“追光同行,筑梦球山”队在球山中学面向村民和学生开展教育资助、乡村振兴政策宣讲;政法学院服务队在饶平新丰镇设点宣讲资助政策,覆盖312名村民。

图片

解码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暑假期间,该校多支实践队聚焦潮汕农渔支柱产业,探索科技兴农新路径。经济与管理学院四支队伍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产业提升,“农韵华彩”队为饶平永善村设计特色农产品品牌IP与文旅融合方案;饶平“同心振乡”队探访汫洲镇海润冷链物流与新丰陶瓷企业,优化水产品保鲜运输方案,设计“工艺革新+跨境电商”转型路径;“V-Live创界”队直播推广官塘牛肉丸,订单量激增,探索“短视频引流+直播转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韩麓数惠青禾突击队探究数字金融助力汫洲渔业转型。另外,该校学生会突击队至饶平浮滨镇,调研“茶+鹅”双产业链痛点,推动“双链融合”;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数智兴旅·佛手成金”队为潮州市佛手果文旅园设计数字化营销方案;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青茶筑梦”科技兴农队提出的普宁八仙茶标准化生产方案有效降低损耗率。各实践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产业报告,助农直播观看破万,科技方案直击产销堵点。

图片

脚步丈量,调研献策惠民生

青年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以扎实调研服务地方决策。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饶有星志”队走访饶平下善村63户茶农,聚焦村民痛点,酝酿出建立村级电商孵化点、设计“红色研学+茶园采摘”融合路线等建议。“大学生用无人机拍摄柚子园,帮我们拿到电商平台绿色通道。”下善村茶农高兴地说。

历史文化学院“潮韵桥创”队调研牌坊街商户,推动“陶瓷+茶”文化产业园落地;“四维里”队赴普宁普侨镇调研侨宅保护现状;“古寨文化”队系统挖掘铁铺镇古寨历史,提出保护建议。学生社团服务中心突击队通过调研和视频拍摄等方式,以青年视角挖掘渔乡文化当代价值,实现青年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图片

守艺潮韵,青春融合千年非遗

韩山师范学院多支力量以创新手法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推动非遗与文化传承进校园、进社区,为文化延续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潮州非遗数智平台实践队16名大学生用6天时间走访23个非遗点位,拍摄VR全景非遗地图,建立首个潮州非遗数字化资源库,用数字技术让非遗“活起来”。青年志愿者“非遗有约・五育花开”队在潮安长美小学开设灯谜、漆扇等非遗手工课堂;美术学院“艺启乡梦”队在饶平建饶中心小学教授英歌舞面具绘制、非遗扎染书签制作等;外国语学院“青春潮语传承”队在古巷德芳中学深挖潮州文化,开设漆扇、油纸灯笼、英歌舞等特色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乡村教育注入美育新活力。

图片

教育科学学院“粤藏同心”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丝路和音”队、“深喀同心”队分别在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自治区开设创新推普课堂,运用情景模拟、红色经典诵读、普通话手抄报大赛、双语故事会等方式推广普通话,辐射学生1800人,促进汉藏文化融合,以语言相通促进民族交融。

图片

科技治污,绿美实践绘乡村

该校理工科学子发挥专业优势,技术治理与科普教育双轨并行,守护绿水青山。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烯水长清+量子点荧光团”双队联动,在饶平县海山镇铺设光催化生态滤网,降解农业污水污染物达70%,走进上港学校开设《污水过滤》实验课,带领84名学生用滤材自制净水装置,以技术创新为绿美乡村建设提供青春方案。

图片

韩山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系列实践活动,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用青春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卢裕钊 蔡焕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