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双边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是小多边主义的基石,现有的小多边联盟也可以作为建立全新的“联盟”基础,这些联盟可以更强大、更具包容性、更为有机结合,并且可能是跨区域性的。本文提出建立以小多边主义为中心的全新联盟有两种前瞻性途径:第一种是精心设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将现有多边协议的成员国合并在一起,形成扩大或额外的多边协议,这是一种“模式主导”的途径;第二种是有机结合的“自下而上”的方式,专注于建立既有功能性的全新联系,促使现有的多边机制相辅相成,这是一种“模态主导”的途径。
(一)利用联合成员:模式主导的途径
以所谓“实力”和“包容性”为存在依据,将印太地区主要小多边机制中的现有成员国,如Quad、TSD和AUKUS合并成一个全新的扩大的联盟。在上述三个小多边机制中,实现“嵌套”的是利益和价值观高度趋同的国家。它们往往已经建立了盟友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更为正式,并且将创建一个全新的包容性联盟,具备分配更复杂资源和能力的强大权力。然而,这类合并式联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一方面,它可能有助于创建一个新的制度化安全对话论坛,共享信息与评估成果,共同致力于区域安全治理和提供公共产品,并围绕“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愿景的秩序建设原则传递战略信息。另一方面,它可能提供一个更有效地协同区域性或综合性威慑的平台,即可能具备传统的军事联盟属性,即使其并未涉及共同防御条约。事实上,美国当前在印太地区领导的安全框架已被视为“亚洲版北约”,其目的是应对危机和冲突,但亦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同时,这类方式也存在诸多障碍。首先,一个更大的联盟,无论其为何种类型,都会失去小型联盟的灵活性优势,从而可能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其次,部分国家并不支持这类联盟的创建。例如印度并非美国条约盟友,坚持“战略自主”和“不结盟”,并且已经明确拒绝“亚洲版北约”的概念;韩国和菲律宾则可能因被排除在外而反对;东盟和中国亦不会支持这样的潜在军事联盟。
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立这样一个包含印度在内的大型联盟可能较为困难,但就TSD和AUKUS之间的进一步整合并非天方夜谭,例如2024年4月日本已正式宣布加入AUKUS,加强了两个小多边机制的联系。此外,美国也可以进一步巩固IP4伙伴关系并创建一种新的四方安全合作模式,这四个国家不仅是北约的合作伙伴,而且彼此间有牢固的双边关系。此外,诸如日澳韩、日澳新的三边安全合作的建立均有助于建立“相互加强”的总体联盟框架。
(二)利用共同功能:模态主导的途径
第二种替代途径是通过平行的努力路线来实现协同效应,专注于在现有小多边机制之间建立功能性连接。事实上,仔细阅读美国印太战略文件中的“相互加强的联盟”,就能够发现这样的意图。与其将多个小多边机制“扁平化”,从而演变为一个合并性结构或者创建全新的小多边联盟,不如将不同的小多边机制继续作为跨功能模块(例如威慑、技术、秩序建设)联系在一起的盟伴网络中的“节点”而存在,从而实现在某一项特定领域中的协同效应。第二种途径不同于第一种途径中简单地把重点放在首选国家的成员资格上,以创建所谓“强大”和“包容”联盟的做法。该途径需要优先确定不同小多边机制在功能上的共性,并且围绕这些共性加强小多边机制之间的联系,其重点在于“相互加强”和额外的跨区域“一体化”。尽管并非上述所有的小多边机制都具有相同的功能范围(这也使它们更难合并),但它们之间显然存在重叠的功能利益,并且它们拥有实现这些利益的方式。
首先,上述提到的所有小多边机制都参与了美国领导的所谓“秩序建设”运动,共同支持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并且更广泛地分享价值观,这有助于加强各机制的战略沟通和协调。其次,许多小多边机制寻求加快合作进程,从而在关键和新兴技术(CET)以及科学技术(S&T)合作领域更广泛地取得协调一致的经济成果。通过在伙伴国家之间建立额外的经济/技术连接层以进行有效竞争,可以进一步推进网络、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发展,而这些先进技术同时也是北约和IP4国家所关注的。就AUKUS、GCAP和TSD而言,在重大工业项目以及先进(军事)技术方面的联合能力开发合作已经提上日程。并且所有潜在的联盟伙伴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确保供应链稳定、关键矿产获取、网络安全和加强关键基础设施来提高国家复原力。最后,TSD和AUKUS 也具有综合威慑功能,而Quad正在考察基于其海上安全合作的威慑能力。此外,美国还通过开展诸多联合军事演习,以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合作,从而建立应对地区危机的联合响应能力。概言之,由于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北约和IP4成员国之间的跨领域和任务式安全合作可以通过围绕指定功能模式的既有小多边机制进行汇聚。这并不是第一种途径中建立新的或合并的联盟,而是一种“集群联盟”,即其他国家与现有的小多边机制开展某一支柱的合作,开展该支柱下的核心小组会议,而不会成为该机制的正式成员。
概言之,第二种“自下而上”的途径创造了多个平行但交错的运作路线,有助于塑造整体协同效应,即为了“利用他们的集体优势”,每个小多边机制需要“挖掘”各自所能提供的价值。以AUKUS为例,其依赖核心成员来解决特定问题(潜艇项目:第一支柱),同时在更广泛的联盟中与外部合作伙伴开展第二支柱(先进能力)的合作。有助于避免集体行动困境,保留成员的行动自由,在为更广泛的集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就其子目标进行专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