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
(六)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七)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八)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如果有下列情况,没有委托律师的,司法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
(一)未成年人;
(二)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
(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五)申请法律援助的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
(六)缺席审判案件的被告人;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法定代理人侵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的,其他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可以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代为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一、准备申请材料
(一)法律援助申请表。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代理人申请还要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三)申请人填写经济困难状况说明表或提交经济困难状况的证件、证明材料。
(四)有关案件材料。
二、选择申请途径
(一)线下申请:可到住所地或者案件处理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机构一般设在司法局。
(二)线上申请:部分地区可通过拨打 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和申请,或登录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律援助网上平台进行申请。
(三)审查与决定: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申请后,一般会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包括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案件是否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等。特殊情况可延长审查期限。经审查,如果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法律援助机构会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如果不符合条件,则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接受法律援助服务:若申请获得批准,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援助人员为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受援人需积极配合法律援助人员的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别急,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同样受到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的约束。法律援助不仅是律师的社会责任,也是其职业荣誉的一部分。虽然无法直接从案件中获得经济收益,但他们的工作表现同样影响其职业声誉和后续的指派机会。此外,法律援助机构也会对承办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服务质量。因此,大多数律师都会认真对待法律援助案件,尽力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