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香”传·“语”通世界|香承古韵,语译新声

   2025-07-27 kongyu840
核心提示:  2025年7月5日至7月10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冷凝合香与外语学科融合”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紧扣非遗传承与学科

  2025年7月5日至7月10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冷凝合香与外语学科融合”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紧扣非遗传承与学科实践融合的时代命题,通过构建“理论赋能—实地研学—创新传播—成果转化”的闭环体系,探索传统技艺现代化传播与外语学科应用的协同路径,为新时代非遗保护与跨学科实践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7月5日上午,实践团队以跨文化传播语言体系建设为起点,熊正老师为队员们带来了翻译专题课。课程聚焦“冷凝合香”宣传手册中译英工作,立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理论前沿,结合AI工具的实践应用,完成手册规范化翻译。这一过程不仅夯实了非遗跨文化传播的语言基础,更强化了团队对“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理论认知,为后续融合实践确立了规范的表达框架。

图片

  7月5日下午,实践团队赴“冷凝合香”实践基地——侯德榜故居开展实地研学。在非遗传承人陈卫平老师的系统指导下,团队全面梳理冷凝合香技艺的历史传承脉络、核心工艺体系及深层文化内涵,构建起对非遗从技艺到文化的立体认知;同步召开冷凝合香主题双语微课筹备专题会,以“理论深度+实践精度+传播广度”为原则,确立“技艺解析+双语对照”的核心框架,推动实践认知向理论成果转化,为后续内容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7月6日,三下乡实践团队联合青年赋能营成员参与外教Dr. Dimitrinka Atanasova的专题讲座。讲座以“语言文化与教育的跨学科联动”为核心,深入解析多学科视角在非遗传播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为“冷凝合香”的跨文化推广提供了跨学科理论支撑。随即,团队开展“冷凝合香”技艺实践体验活动。实践队成员作为志愿者,辅助非遗传承人陈卫平老师完成介绍、展示、制作冷凝合香香牌、香篆等工作。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传统技艺实践性特征的理解,更构建起“感性体验支撑理性研究”的认知链条,为后续理论提炼与传播创新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

图片

图片

  7月7日,实践队赴福州市文化馆开展专题调研,采集了“冷凝合香”的历史渊源、民俗关联等文化素材,构建起支撑传播的完整文化语境,强化了非遗传播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深度。

  调研结束后,团队全力推进双语抖音直播筹备工作。围绕传播内容精准性、语言表达规范性、技术呈现稳定性三大核心,完成中英双语脚本审定、文化内涵翻译要点标注、直播设备调试及流程全要素演练,确保传播环节的规范化落地。

图片

  7月8日,双语抖音直播正式启动,团队紧扣香珠手串与线香两大核心载体,以中、英文交替讲解的方式,配合特写镜头展示手串的纹理色泽与佩戴效果,向直播间观众系统传递“冷凝合香”的产品特性与文化价值,借助线上平台的辐射效应,有效拓展了非遗的传播半径,实践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现代传播理念。直播结束后,团队深化双语微课筹备工作。以“理论阐释+术语对照”的框架,细化内容模块划分、明确呈现形式规范、协调拍摄资源配置,推动实践成果向可视化、体系化内容转化,为非遗知识的系统化传播搭建了核心载体。

图片

图片

  7月9日,“冷凝合香”双语微课拍摄工作有序推进。团队严格遵循前期框架,完成理论解析片段录制,并同步开展中英双语字幕初校,确保内容的学术严谨性与传播有效性。这一过程实现了实践成果从零散认知到系统输出的转化,强化了“实践—理论—传播”的闭环逻辑。

  7月10日,团队召开实践活动复盘大会,由陈娟老师、肖丽老师、熊正老师及陈卫平老师共同指导,系统复盘活动全流程。从翻译手册的术语精准度到直播传播的实际效能,从文化素材的完整性到微课框架的科学性,全面梳理实践中的经验与优化方向。复盘不仅巩固了“冷凝合香与外语学科融合”的实践成果,更提炼出“跨学科赋能非遗传承”的通用方法论,为同类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图片

  本次“冷凝合香与外语学科融合”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不仅是一次传统技艺与现代学科的深度对话,更搭建起青年学子参与非遗传承的实践桥梁。队员们以语言为桥、实践为基,将冷凝合香的千年韵味转化为可跨文化传播的符号,既为非遗注入新活力,也让青年在实践中深化了文化传承意识,为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写下生动篇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