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多个地区动作频频,联合多国开展军事行动,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而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也采取了相应举措,坚决阻止某些不利情况发生。据环球网消息,7月13日至18日,美军和巴拿马军队进行了一场联合军演,代号PANAMAX-Alpha。这场军演是今年4月双方联合军演的后续,目的之一是“防御”巴拿马运河,理由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不断增加”。这背后,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今年以来持续围绕巴拿马运河炒作的“中国威胁论”。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4月就要求美军南方司令部扩大与巴拿马军队的“安全合作”,以此“保护”巴拿马运河不被中国“影响”。但不少外国网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包括巴拿马网民在内的众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民众看来,美国更像是在宣誓“势力范围”。美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可使用的军事基地多达76个,却指控中国会“控制”巴拿马运河,这显得十分虚伪。而且美军自己的公开文献也显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合作“主要是经济层面”,中国在该地区根本没有军事基地。
荷兰国防军总司令奥诺·艾谢尔海姆(资料图)
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在巴拿马政府手中,中国从未参与运河管理运营,相关合作都遵循市场规则与巴方法律,所谓中国会“控制”乃至“封锁”巴拿马运河的说法毫无根据。另一边,美澳主导的“护身军刀-2025”联合军演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拉开帷幕。据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援引美媒报道,19个国家的3.5万名官兵参与,还有美国“美国号”、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日本“伊势号”等主战舰艇,演习范围从印度洋圣诞岛延伸至珊瑚海,横跨6500公里。
美国太平洋陆军副司令沃威尔称这是在“展示美国在印太地区联合实力”,演习还测试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首次纳入网络战和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课目。不过,参演各国的投入程度不一。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护航舰艇是国家临时拼凑的,F-35B战机还因故障滞留在印度;日本、韩国派出的兵力规模有限,更多是象征性参与;只有澳大利亚作为东道主深度参与。而且这场军演花费不小,美军为相关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就专门列出5.326亿美元预算。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多国舰队集结时,中国海军815A型电子侦察船“天王星”号驶入公海,在演习区域安全距离外锚泊,开启电子对峙。自2017年起,“天王星”号就常出现在“护身军刀”演习中。它排水量约6000吨,虽无导弹武器,但凭借多频段电子侦察系统能捕捉各类电磁频谱,还能长时间在演习区域外围记录分析敌方动态。此次它并非单独行动,与052D型驱逐舰“桂林”号组成编队。途中菲律宾海警船试图驱离中国舰队,“桂林”舰立即起飞直-9C反潜直升机查证,展现出体系化行动能力。
“天王星”号背后联动着天基卫星、无人机群和陆基监听站组成的全域监视网络,这让解放军能实时掌握印太海域军事动态。这种能力在实战中作用巨大,若掌握美军相关系统雷达频率,战时可实施干扰或欺骗,让其防御系统“失明”。美国在“护身军刀”演习中还有个重要动作,就是美国陆军首次在太平洋地区实弹发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该系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陆军研制的,属于“远程精确火力”计划,能发射对陆攻击型“标准”-6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导弹射程超1500公里,“标准-6”导弹射程超370公里。
美国众议院(资料图)
此前美军已在菲律宾部署过该系统,现在又寻求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第二支中程导弹部队,可能的地点包括关岛、澳大利亚和日本。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护身军刀”军演的荷兰国防军总司令奥诺·艾谢尔海姆近日警告澳大利亚领导人,要增强国防实力应对中国“军事崛起”,还炒作中国对“印太地区”的威胁和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一样。
荷兰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此次都参与了“护身军刀”军演。艾谢尔海姆还鼓动澳大利亚提升国防能力,而澳大利亚面临美国要求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3.5%的压力,但阿尔巴尼斯政府并不认同,称会制定自己的国防政策。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不久前刚结束访华,中澳关系有回暖迹象。中方一直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域外国家到亚太炫耀武力、插手搅局。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是冷战思维,不受地区国家欢迎。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美国联合多国在相关地区进行军事活动,试图强化自身影响力并针对中国。但中国通过自身的军事能力建设和合理应对,正有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坚决阻止任何危害中国利益和地区安全的事情发生。美国及其盟友的动作虽多,却难以改变中国在地区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也动摇不了中国守护自身利益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