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我没有钱,怎么出国旅游?”
但新西兰有一家四口,不仅能环球旅行,还顺便还清了9.5万纽币债务。
他们没有中彩票,也没有靠父母资助,而是设计了一套精密的“逆向生活策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年入六位数,生活捉襟见肘
曾经住在奥克兰的Ruth和Bryan Tucker结婚十几年了,夫妻俩都从事保险工作,家庭收入六位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听起来不低,但高额的税收、房租、物价,加上逐渐膨胀的债务,让他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觉得自己理财能力太差。”Ruth说。
“我们就是没法赚钱。因为有利息,一直都还不清。”
在奥克兰,他们每周租金1000纽币,Ruth需要反复对比超市促销,孩子的衣服都从二手店淘,几乎不出去吃饭或参加收费娱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每天都在数零钱,汽油的价格、周末的去处,甚至买一袋面包都要反复考虑。”Ruth说。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各种办法。
搬去更便宜的地区?不行,Bryan前一段婚姻的大儿子在奥克兰,他们不能离开。
搭房车生活?新冠疫情让这个计划变成泡影。
开源节流?节流做到了极致,但债务利息一天天滚,怎么也还不清。
“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试图创造尽可能多的被动收入。比如招收寄宿学生。”
渐渐地,夫妻俩厌倦了这种“高收入-高成本-高压力”的生活状态。
“要先脱离奥克兰”
直到有一天,Ruth和Bryan突然意识到,两人的保险工作都是可以远程工作的,那为什么还要留在奥克兰。
“我们可以在基督城、因弗卡吉尔工作,甚至……格鲁吉亚。”
让他们下定决心的,是他们看到债务已经累积到$95,000纽币的时候。
他们决定干脆“all in”。
卖掉家具、车子、生活用品,把生活压缩进几个背包,离开新西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个计划在澳大利亚或英国行不通,他们需要前往泰国或摩洛哥等更便宜的国家。
这些都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筹划了一整年的“搬家”行动。
他们先是把保险业务全面转为线上,靠网站和电话接单。
然后他们把孩子转到新西兰国家远程学校Te Kura。
两人做足了功课,开始研究每个国家的签证、租房、教育、医保等情况。
2023年11月18日,他们终于登上飞机,正式开启“数字游民”人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花更少的钱,过不差的生活
很多人可能会问:边旅行边生活,不是更烧钱吗?
答案恰恰相反。
他们的生活方式,其实比在奥克兰便宜太多太多。
来看看他们的账本:
住宿:
在大多数国家,他们通过Airbnb按月租住,有厨房能自己做饭。
每月租金只需$500-$900纽币左右,比在奥克兰每周1000便宜太多。
饮食:
自己下厨是常态,偶尔也吃街头小吃。
在东南亚、中亚和东欧国家,外食一顿饭可能只要$3-5纽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交通:
城市之间坐长途巴士或火车,很多国家的长途车舒适程度堪比飞机商务舱。
教育:
孩子接受Te Kura远程教育,课程内容和新西兰同步。出发前已与学校沟通,保持进度。孩子们边上学边“游世界”。
健康保障:
两人本身从事保险行业,有海外旅行医疗保障,遇到突发情况也有应对预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用新西兰的收入,在低消费国家生活,反而让他们第一次有了“结余”和“喘息空间”。
也不是没有挑战
当然,生活也不是处处充满滤镜。
为了继续接客户、维持收入,他们经常要半夜工作、倒时差接电话、凌晨写邮件。
“有时候刚好12小时时差还好,最糟的是在泰国时,要工作到凌晨五点。”
白天两人要兼顾两个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晚上还要工作。
Ruth白天当孩子的老师,晚上当职员。
“我最怀念的就是孩子们上学的时候,上学带来的那种稳定感。”
而孩子也并不总是适应,他们会因为想念祖父母和朋友流泪,会因为频繁搬家而失去安全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Ruth和Bryan意识到,即使在路上,也可以把生活慢下来。
现在,他们每到一个国家至少住一个月以上,结识当地或外籍家庭,让孩子也能交朋友,有归属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夫妻俩始终保持现实和乐观的态度,他们知道,一旦回到新西兰,他们就能与亲人重新团聚。
近两年的时间,一家四口游历了埃及、斯里兰卡、摩洛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兹别克斯坦、泰国、柬埔寨、巴厘岛、越南等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目前他们正在东欧的格鲁吉亚。
债务即将清零,打算买房
截至7月中旬,Ruth和Bryan的债务只剩下$26,000纽币。
等本月业务回款到账,他们将正式清空债务。
他们计划年底返回新西兰,开始为买房做准备。
“我从没拥有过自己的房子。现在终于能开始为首付存钱,真的很激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他们希望12月回到新西兰时能实现这个目标,不过Bryan也表示,继续旅行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知道,我们希望未来几年都能去不同的国家过冬。”
目前尚无关于新西兰有多少人成为数字游民的具体数据,但这一趋势在国际上已呈爆炸式增长。
美国的数据显示,十分之一的美国人称自己为数字游民,自2019年“数字游民”一词正式成为我们的词汇以来,这一数字增长了147%。
封锁和生活成本危机使这种生活方式更具吸引力。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成为数字游民的关键在于拥有远程工作的能力和自由。
ref:https://www.1news.co.nz/2025/07/20/how-a-kiwi-family-crushed-a-95k-debt-while-travelling-the-globe/
https://www.instagram.com/p/DFV0LkXzU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