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子川 舒文琪
实习生 温宝
7月25日,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人民检察院披露,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茶叶质量安全,精准监督、协同履职,有效规范茶企生产经营,为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筑牢法治屏障。
今年4月,该院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发现县内部分茶厂存在生产经营不规范问题线索。随即展开调查,查明主要问题包括:未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未建立或记录不全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台账,甚至存在2家茶厂未办理生产许可证。上述问题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失管失控,茶叶质量安全难以保障,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制约茶产业长远发展。
庭审现场
针对调查结果,通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两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规范引导茶产业发展。收到建议后,两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相关茶企及门店进行全面检查,责令问题企业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指导帮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与宣传,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整改成效如何?7月23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及相关行政部门,对部分茶企进行“回头看”。经实地查验,前期发现的问题已得到有效整改: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记录完整规范;相关茶企已接入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规范运行。对于因生产条件限制暂未获证的茶厂,市场监管部门已提出专业改造意见,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和落实帮扶政策,助力其达标升级。
“通过整改和培训,质量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水平显著提升,产品更获市场信任。”回访中,一家茶企负责人说道。
现场走访
通山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贯彻落实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部署,跟进监督茶产业规范发展,以法治力量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护航地方特色经济行稳致远。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