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小“烟卡”防范大危害

   2025-08-25 cjuna970
核心提示:近年来,“烟卡”游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其以废弃烟盒为载体的形式看似无害,实则潜藏多重风险,不仅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

近年来,烟卡游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迅速流行,其以废弃烟盒为载体的形式看似无害,实则潜藏多重风险,不仅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还诱导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亟须引起社会关注。其潜在危害在于:一是诱导烟草接触与认知偏差。通过游戏形式间接传播烟草广告,未成年人长期接触烟草商标,降低对吸烟危害的警惕性,产生尝试吸烟的好奇心理。二是催生攀比与赌博倾向。烟卡按香烟价格划分等级,学生通过交易、押注等方式争夺稀有卡牌,形成以卡论价值的攀比心理,部分案例已出现小额赌博行为。三是干扰学习与行为失范。学生沉迷于课间或课堂叠卡、拍卡,甚至逃学捡烟盒,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滑。多地出现学生因争夺烟卡引发争吵、斗殴事件,校园安全风险上升。四是存在法律与道德风险。商家私自印制、销售烟草商标标识的烟卡涉嫌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部分电商平台违规销售烟卡(如“100张烟卡13.8),形成灰色产业链,破坏市场秩序。

为此建议

一、源头治理,切断非法产业链

整合本村完善法律界定与标准,推动出台烟卡等新型游戏产品的认定标准,明确其作为变相烟草广告的法律属性,禁止生产、销售含有烟草标识的儿童玩具。严格执法与市场监管,市监、网信、烟草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查校园周边商铺和电商平台,下架烟卡商品,约谈网络平台企业,要求其加强关键词屏蔽(如烟卡”“绝版烟盒)和技术审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卡的商家实施高额罚款并纳入信用黑名单。

二、家校社协同,构建防护网络

建立学校主导的干预机制,将烟卡危害纳入校园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案例警示(如江西高速捡烟卡事件)引导学生理性认知。建立校园烟卡清查制度,鼓励学生主动上交烟卡,并设立举报奖励机制。落实家庭责任,家长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吸烟,及时销毁废旧烟盒。对已沉迷烟卡游戏的孩子,采取疏导替代强制策略,例如用益智桌游替代烟卡,逐步转移兴趣。支持社区与公益组织参与,联合公益机构开设免费文体课程,动员社区志愿者开展烟卡换图书”“烟卡换运动券活动,减少烟卡流通。

三、多措并举,培养健康情趣爱好

大力推广替代性健康游戏与活动,开发传统文化主题卡牌,设计以非遗、历史、科普为主题的卡牌游戏(如非遗堆谐卡”“航天科普卡),既满足青少年收集、竞技需求,又传递正向文化价值。拓展户外运动与兴趣班,学校增设足球、羽毛球、街舞等社团,联合社区开设公益兴趣班(如西藏的乐器、非遗课程),充实课余生活。组织青少年参与垃圾分类、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从游戏中转向公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