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正式通报那尔那茜事件,民众还有几个疑惑

   2025-07-25 kongyu830
核心提示:委培班成为“私人订制”?通报里说,1982年,当地就委托上戏培养过1个班次的艺术生,到了2008年又在上戏设立委培班。说白了,这

委培班成为“私人订制”?

通报里说,1982年,当地就委托上戏培养过1个班次的艺术生,到了2008年又在上戏设立委培班。

图片

说白了,这个委培班,1982年是首届,2008年是第二届。

而那尔那茜进入委培班的时间就是2008年。

图片

而1982年的委培班呢,刚好轮到那尔那茜的妈妈。

图片

风水轮流转,开开停停,兜兜转转,不偏不倚,母女俩完美地赶上了。

母亲是第一届,时隔26年,女儿高考这一年,该班“恰好”重启,录取了她。

是她们的生辰八字太巧了,还是背后的神秘力量太给力了?

高考分数不过“数字游戏”?

通报里说,那尔那茜的文化课总分是449分,而不是传说中的179分。

图片

她是不是考的179分,不清楚,但是那年录取的最低分就是179分。

图片

这个179分,真是断崖般的存在。

那尔那茜都考449分了,最低录取线低至179分是个什么操作呢?

那个179分的,智商真的捉急呀,不是那尔那茜,又是哪个幸运儿呢?

那尔那茜文化课449分,离2008年内蒙古文科二本线452分只差“一丢丢”。

专业课87分看似不错,可同年上戏北京考生的要求,表演系专业课90分。

她的专业课没到北京合格线,却能被破格录取,理由是什么?

契约精神沦为废纸?

协议要求毕业证转交甲方管理,可为了留学申请,说要就给,“经研究同意”的背后,决策者是谁,依据又是什么?

好比签了合同说房子归我管,租客一个电话,房东就把钥匙给了租客,任由其随意处置。

协议约定必须返回内蒙古工作,可她2012年后跑去挪威留学,还入职上戏,把协议当空气。

“无法安排就业可自主择业”的条款,成了她逃脱责任的万能钥匙,没界定啥叫 “无法安排”,也不要求证明。

这协议漏洞百出,简直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免责金牌”。

后续处置,避重就轻的“烟雾弹”?

通报说对涉事人员追责,可涉事人员到底是谁?

那某某茜、她父亲、呼市八中、教育厅审批人员,还是另有其人?

上戏在录取合规性上是否参与造假,只字不提。

这通报,就像在烟雾里打转,看似在处理问题,实则没透露啥关键信息,文字游戏一堆。

不过,通报也提了“进一步深入核查”,希望这不是一句空话。

大家希望知道的,还包括:

公布父母身份,解答群众关切;谁操作的在内蒙古参加高考;定向委培考生的选择过程;谁同意的其解除委培协议?理由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除人员?

大家不是要死磕一个那尔那茜,而是竭力捍卫普通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权利。

当广西的女孩挑着扁担、扛着行李,步伐无比坚定走出考场,民众为之动容,因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

就在同时,那尔那茜的“传奇”人生被扒了出来,定向委培,“定向接收”“直接就业像公务员的铁饭碗”,毕业违约还能当助教。

图片

这件事讽刺之处在于,它最早的引爆点,是那尔那茜本人亲口“分享”出来的。

如果这些二代们,稍微懂事点、低调点,吃肉了就别吧唧嘴巴,早就闷声大发财了。

希望这一次迟来的通报,不应该是结局。

否则,《长安的荔枝》里那句话要火:

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