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古称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兰州、西安、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点。截至2024年末,天水市下辖2区、5县,面积1.427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9.18万人,是甘肃省人口第二多的地级行政区。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
01 | 历史篇:老祖宗认证的“华夏起点”

天水的历史有多野?这么说吧,当你在博物馆看兵马俑时,天水的先民可能正蹲在大地湾遗址的土坯房里,用红陶罐煮着最早的“麻辣烫”(当然,辣椒是后来的事儿)。
△ 伏羲故里
据《史记》《山海经》说:伏羲“生于成纪”,而成纪就是今天水市秦安县。也就是说八卦从这儿来,文明从这儿起,姓氏制度、嫁娶制度、渔猎农耕,全是天水这儿搞的。传说伏羲在这儿“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画出了华夏第一张“思维导图”——八卦。所以天水的老人们总说:“咱这儿的风水,能生圣人。”
△ 秦人发家地
到了战国,老秦人还在甘肃天水“搞事业”。非子给周王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今清水县一带),从此“秦”这个姓氏+国号,从这儿出发,一路卷成了统一六国的狠角色。所以天水的别称叫“秦州”,可不是随便起的——这是秦人的“龙兴基地”。
△ 陇右重镇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设天水郡,从此“天水”这个名字正式出道。传说这儿有一眼泉水,“天上来水”,所以取名“天水”。
△ 三国杀主场
三国剧本中最精彩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就发生在天水。所以天水人骄傲地说:“我们这儿是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地’,诸葛亮都来过!”名将姜维就是天水人,后来加入蜀汉,跟着诸葛亮北伐。
△ 丝路节点
隋唐时期,天水迎来了“第二春”——隋朝设天水县,继续巩固陇右地位。唐朝时,天水成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旅往来,佛教兴盛,麦积山石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 西夏与宋的边界地
宋人偏安中原,天水成了“西夏”与“宋”的边界地,武侠气场拉满。明代设天水县,归秦州。清朝属陇南道,渐渐稳定下来,不打仗后就是“安心种田搞文保”。
02 | 区划篇:天水的“家庭成员”,各有各的绝活

现在的天水,辖2区(秦州、麦积)5县(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每个“娃”都身怀绝技:
△ 秦州区
天水市中心,市政府所在地,妥妥的“C位担当”;这里是天水的“老城区”,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全扎堆在这儿。
△ 麦积区
听名字好像是“全市粮食基地”,但实际上这里是文化艺术圣地。世界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藏在这里,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那些北魏到唐宋的佛像,高的有16米(相当于5层楼),小的只有巴掌大,衣褶细得能透光。当年工匠雕这些,得悬在悬崖上,一锤子一锤子凿,稍不留神就“挂”在山上喂鹰了。
△ 清水县
天水的“北大门”,以温泉和轩辕文化闻名。黄帝的传说在这儿生根发芽,当地人自称“轩辕后人”,走路都带风。这里山清水秀,温泉资源多到离谱,冬天泡完温泉,再去吃碗热乎的甜醅子(青稞发酵的甜酒酿),暖得人直搓手。
△ 秦安县
天水的“农业大县”,花牛苹果的核心产区。花牛苹果比蛇果甜,比红富士脆,京东天猫销量扛把子。秦安的桃子、梨也很有名,“秦安瓜果,甜到心坎里”。
△ 甘谷县
天水的“辣椒王国”,甘谷辣椒晒干了红得像玛瑙,磨成面能香透三条街。当地人吃面,辣椒面往碗里一撒,筷子一搅,香得能把隔壁小孩馋哭。
△ 武山县
西北的“菜篮子”,高原夏菜种得溜,冬天能给南方供菜,夏天自己吃不完,就做成浆水漏鱼——酸辣开胃,夏天吃一口,比吹空调还爽。
△ 张家川县
天水的“民族特色县”,回族文化浓郁。清真美食是一绝,油香、馓子、手抓羊肉,做法讲究得很,连切肉的刀都有讲究——“刀不沾铁,肉不带筋”。
03 | 文化篇:老祖宗玩剩下的,现在都成顶流

天水的文化主打一个“活”,不是锁在博物馆里的,是能摸、能听、能看的。
△ 伏羲文化
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公历6月22日,天水要办伏羲大典,全球华人来这儿祭拜人文始祖。仪式庄重得很,敲钟、献供、读祭文,连主持人都得穿传统礼服。但年轻人更爱凑趣,拍个“我与伏羲像同框”的打卡照,发朋友圈配文“我是伏羲第XXX代传人”,点赞能破百。
△ 秦腔
天水的秦腔不“吼”得撕心裂肺,倒带点陇地的粗犷温柔。当地戏班爱唱《火焰驹》《三滴血》,戏台子搭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老太太搬个小马扎,嗑着瓜子听;小伙子举着手机录视频,发快手配文“咱天水的戏,比抖音还上头”。
△ 非遗手艺
麦秆画听说过没?把麦秆漂白、烫色、剪贴,能做出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挂在墙上跟油画似的。还有甘谷的脊兽(屋顶上的装饰砖雕),工艺精细到能数清瓦当上的花瓣——古人盖房子,连“房顶”都要搞艺术。
△ 天水雕漆
用生漆和木胎做工艺品,越用越亮,故宫都有收藏。
04 | 旅游篇:人文与山水并存,甘肃的“江南梦”

别以为甘肃都是黄土坡和风沙,这里有被誉为“陇上江南”的天水——绿得出奇、山得成诗、水得成画。天水旅游,主打一个“佛系但惊艳”——不用挤爆景区,随便走走都能感受到历史和烟火气!
△ 伏羲庙
作为“羲皇故里”,伏羲庙里的古柏比你爷爷的爷爷还老。现存37株千年古柏,最老的“卦柏”树龄超2000岁。每年农历五月十六的伏羲大典,全球华人齐聚,仪式感拉满,但平时人少,可以安静感受文化氛围。
△ 麦积山石窟
比莫高窟人少,比云冈石窟凉快,堪称“石窟界性价比之王”。悬崖上的雕塑博物馆,北魏到唐宋的佛像,有的高16米(5层楼那么高),有的小如巴掌,衣褶细腻得能透光!
△ 南郭寺
寺内古建筑保存完好,登高望远,整个天水市区尽收眼底,拍照超有感觉。南山古柏有意思,一棵树里长着两种叶子(柏树+松树),古人管它叫“南山双绝”,你说玄不玄?
△ 天水古城
这里是触摸天水古城历史的“活化石”,这里有西部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落。古城内巷道如织,院落星罗棋布,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历史画卷。
△ 藉河风情线
晚上灯光亮起,廊桥、喷泉、亲水步道,散步、撸串、看夜景,幸福感爆棚。
05 | 经济篇:低调的“工业老炮儿”,藏着硬核实力
你以为天水是靠文物吃饭的城市?不,人家是西北的“工业劳模”+“农业优等生”。
△ 装备制造
天水的星火机床,能造大型数控车床,精度能达到头发丝的1/10,给航天、军工做配套,妥妥的“国之重器”。简单来说,没有星火机床,某些“大国重器“可能就得卡壳。
△ 电工电气
长城电工是央企子公司,高压开关、变压器技术全国领先,西电东送工程里,不少设备都刻着“天水制造”。
△ 特色农业
除了花牛苹果(和蛇果比甜度不输),还有天水雕漆(非遗,用生漆和木胎做工艺品,越用越亮)、天水雕漆屏风(故宫都有收藏)。
这些年,天水也在“搞新活”:搞起了文旅融合(伏羲庙夜游、麦积山研学),推起了电商(甘谷辣椒网上卖爆),连老工厂都改造成了文创园(比如天水工业博物馆,老机床改造成艺术品)。
06 美食篇:一碗浆水面里藏满了乡愁

△
把野菜发酵后做汤,倒进面里,酸酸的,有种“初恋后劲感”;来天水不吃浆水面,就像到了西安没吃凉皮一样遗憾。
△ 呱呱
不是儿歌,是糯米淀粉制品,吃起来Q弹爽滑;豌豆粉或绿豆粉做成糊糊,凉了以后切成方条,配上蒜泥汁、醋、辣子、香菜——那叫一个滑、爽、透。
△ 酸辣里脊
酸辣里脊以口味和原料合名,秦州八大碗之一,以口味和原料合名,其肉酥脆鲜香,汁酸辣爽滑。这道菜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餐桌上必上的“硬菜”。
△ 炮仗肉
选用新鲜的猪肉或羊肉,先切成肉馅,加食盐、花椒粉、鸡蛋、土豆淀粉抓拌均匀,放入猪网油上卷成卷,插入一根土豆粉,下锅油炸至金黄即可。
△ 杂烩
鸡蛋饼夹肉蒸成的“夹板肉”,配上丸子、响皮和鸡汤,一碗下肚浑身舒坦。

天水,不是光有古人传说的地方,它也是现代西北的努力派。
她不像西安那么张扬,也不似兰州那样喧闹;她是一种介于山水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温和中式”,用伏羲的八卦告诉你——阴阳有道、刚柔并济,才是陇右真性情。